什么是战略——理解战略的三个层次

提及“战略”,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但要确切说清什么是战略却并不容易。本文回顾了战略的定义,并聚焦于战略的三个层次(集团战略、事业部战略和部门战略),详细介绍了每个层次不同的战略侧重点,以及需要的不同工具和技能。

什么是战略

由于人们思考战略的角度不同,至今对于什么是战略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例如,一些人认为战略是指通过谨慎分析市场及行业目前的情况和预测其中的变化,为企业制定如何在未来获得成功的计划。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他们倾向于有组织地逐步发展战略。

《公司战略教程》(”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作者,英国战略管理学教授Gerry Johnson 和Kevan Scholes认为战略不仅决定了组织长期发展的方向和范围,而且也决定了组织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满足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哈佛商学院战略教授,“竞争战略之父”Michael Porter则强调了战略需要定义和传达组织的独特定位,同时认为战略决定了组织资源、技能和能力的配置和组合方式,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

很多成功且富有成效的组织不仅拥有集团战略指导大局,且为组织中的每个事业部都制定有事业部战略,决定了各事业部在各市场中如何开展竞争。相应地,每个部门也应当有自己的战略,以确保部门日常运营活动能有助于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的来说,对组织各层级战略的简单定义可以是“决定企业如何赢得未来”。

下面将深入探讨每个层级的战略,集团战略、事业部战略和部门战略,理解每层战略的不同侧重点和需要的工具及技能。

集团战略

在商业领域,集团战略是指组织的总体战略,由多个业务部门及不同市场的运营活动组成。

集团战略决定了企业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支持和提升其中各事业部的价值,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应如何构建整体业务,使得各业务单元的集合比单独的事业部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集团战略层面,企业关心和思考的是如何将内部业务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了解应如何部署资源以创造最大可能的价值。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强大的内部能力、共享业务单元之间的技术和资源、提高资本的成本效益、以及开发和培育强劲的企业品牌等措施实现集团战略。

在这过程中,管理层可有效利用的分析工具有:产品结构管理工具波士顿矩阵、投资组合管理工具ADL矩阵、企业经营资源及能力分析工具VRIO矩阵等。

此外,在集团战略层面,组织设计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战略因素,包括如何组织业务、人员和资源等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及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要素。

事业部战略

事业部战略关注的是如何在所属市场上竞争成功,重点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企业如何赢得这个市场?”,但与此同时,事业部战略也需要与集团战略确定的各项目标建立连接。

在事业部战略层面,竞争力分析包括收集竞争情报,这是开发业务单元战略的重要起点。其中,需要重点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尽可能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此处可运用独特销售主张USP模型来分析并加强企业竞争地位;而波特竞争力模型则是企业创建和利用新机会的必备工具;大家熟知的SWOT分析工具也能帮助企业了解并解决市场机会和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公司和业务部门的战略可能是重叠的。但如果一个组织在不同市场上竞争,那么每个业务部门都需要思考自己的战略方向。很重要的一点是,每个业务部门的战略与公司的总体战略需要保持一致。

在每个业务领域,企业的事业部战略应当是最显眼的。每个事业部的员工都应该能够直接绘制出这一战略与目前工作之间的联系。当员工们了解他们可以帮助业务单元赢利时,就为企业获得一个高效和积极进取的团队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事业部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进行明确定义是很重要的。

部门战略

为了成功执行集团战略和事业部战略,企业需要组织内的各部门团队共同努力。每个部门都将为企业做出不同的贡献,这就意味着每个部门都需要有简单的部门层级战略。部门战略必须能直接促使事业部和集团战略实现,也就是说,各层级的战略应相互支持和加强,以确保组织获得成功。

部门战略可有效定义部门目标和边界,可使用诸如部门章程、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等管理工具。

想要实现组织上层制定的战略,必须依靠部门团队有效工作,因而部门战略的一项重要元素是采用最佳实践,帮助团队实现目标。此外,优化供应商管理、提升质量、实现卓越运营的举措也是创造和执行一项高效部门战略的重要因素。

综上,尽管战略很难被定义,但好的战略定义应当能够决定企业如何在未来获得优势地位。同时,商业活动中不同层级的战略既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又相互支持和强化:集团战略关注组织整体;事业部战略关注单个业务部门或市场;部门战略关注部门团队如何工作以帮助组织实现其总体目标。

再读《营销短视症》:不仅是营销,更关乎战略


导读:
《营销短视症》(Marketing Myopia,1960年)最初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该文因其独到的观点,一经发表便引起轰动,共有1000多家公司索要了35000份重印版,50多年来的推崇和传播,使其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最为畅销的文章之一,被认为是营销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由此奠定了作者西奥多·李维教授(Theodor Levitt)在现代营销学领域的大师地位。时至今日,该文仍散发着思维的光辉,触发读者对于营销战略的思索。

为何“营销短视”导致企业失败

很多曾处在增长行业中的企业认为,行业增长受到威胁并出现减缓或停滞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内同类企业竞争导致的市场饱和,致使利润空间下降,企业增长受阻。对此,李维教授通过《营销短视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见的观点:导致增长停滞的,不是市场饱和,而是管理失败,即忽视客户需求的产品营销短视

李维教授首先指出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目标导致失败,即那些制定长远目标和政策的管理者不恰当地定义了业务目标,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失败。目标导致失败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由于决策者狭隘地定义了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产品,或者一系列技术,而主观局限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以二十年代停止增长的美国铁路行业以及因电视的兴起而在五六十年代一度几乎全军覆没的好莱坞电影业为例,如果铁路公司能将自身定位在运输系统而非铁路生意,电影公司能将自己定位在娱乐业而非电影业,那么他们就能在新技术兴起的竞争格局中走出困境,继续创造出强有力的增长。

其二,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的竞争实力在于其产品具有明显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似乎找不到什么产品能够有效代替。以化学干洗、电力、街角杂货店为代表的行业都曾被认为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产品、增长前景不可限量的行业,但随着超声波的发现、新能源的开发、大型超级市场的崛起,这些行业都因需求被截断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由此可见,狭隘的产品观点全部聚焦于产品本身,而忽视了所面向客户的真正需求,这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造成“营销短视”的四个思维陷阱

李维教授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出造成企业营销短视周而复始的是以下四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着重指出:根本就不存在增长型行业,只有组织并行动起来去创造和利用增长机会的公司

陷阱一:认为人口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可以保证行业利润增长。以石油行业为例,这一错误的认识使石油行业内的企业只注重石油开采和生产而忽略了改进一般石油产品和其营销,石油行业以外的企业却在汽油质量提升、汽车燃料营销等方面做出了改进,进而对石油行业构成了威胁。

陷阱二:认为没有竞争产品能代替行业的主要产品。再次以石油行业为例:白炽灯和内燃机的使用、天然气的出现等这些由行业外部推动的因素说明了石油存在替代产品,也使石油行业一次次面临困境。尽管后来交通工具的爆炸性需求使得汽油暂时逃脱了被淘汰的厄运,但如果该行业始终抱持错误的理念,认为自己的产品无可比拟,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汽油进入垂死阶段。

陷阱三:过分信任大规模生产优势,即在产出增加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的优势。以五十年代的美国底特律汽车行业情况较为典型,由于过分注重汽车生产,追求现有产品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利润,底特律汽车行业将销售服务及售后汽车修理维护放在次等地位,忽略了汽车营销的重要性,即与汽车设计和生产、汽车提供和最终消费相关的一系列满足客户需要的活动被忽视,客户群的意见无法得到重视,导致底特律汽车产品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和口味,客户转向其它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小型汽车生产商。

陷阱四:认为技术研发利润潜力巨大,持续的增长就等同于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改进。以电子行业尤为典型,由于许多公司通过制造出一项优越的产品就成功创立了一家公司,同时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中许多是由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这就产生了公司倾向于研究和生产而忽视产品营销的选择性偏见。这些公司往往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制造更优越的产品而不是探索研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

如何避免“营销短视”

以上四个思维陷阱充分展示了每一个走向衰退或濒临萎缩的增长行业曾经历的自欺循环。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企业因营销短视而走向衰亡?李维教授从营销(Marketing)和销售(Sales)的差异出发,说明了公司创造和利用增长机会的一般要求。

企业要理解营销和销售的实质差异:营销过程注重的是基于客户需求并通过一系列产品创造、生产、提供及与最终消费相关的一整套活动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销售关注的重点则是卖方将产品转变为现金的需要,不涉及产品交换的核心内容即价值。真正具有营销思维的企业会努力根据营销活动要达到的结果来创造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地根据自身产品生产情况来强化销售活动。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企业要勇于进行创造性破坏。例如石油公司如果要保持增长,就必须考虑放弃自己的高利润资产而研制更有效、更持久的燃料。否则,再多基于现有产品的举措也无法避免其走向衰亡。任何产品都会过时,而如果一家公司自己的研发没能让现有的产品过时,那别的公司就会做到。

而要建立有效的以客户为主导、勇于“创造性破坏”的公司,就必然涉及领导力和组织文化的深层问题。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伟大的远景,有着强烈的成功愿望,能够吸引大量热情的追随者;企业的管理者要摆脱狭隘的产品观念,以提供价值满足和创造客户为己任,并将该理念渗透到整个公司。企业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来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氛围,激发人们勇于创新和变革的态度和愿望。

李维教授的经典文章让我们再次把目光从产品导向聚焦到客户导向,认识到无论在任何行业中,唯有立足于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勇于自我颠覆,才能打破逐步走向衰亡的命运,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机会。

重读迈克尔•波特(二):优秀战略的五大表现

导读:在越来越开放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如何辨别和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想要获得卓越业绩的企业来说,一个优秀的战略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道。

许多人对战略的理解停留在企业的计划或规划上,但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造竞争优势,并使竞争优势得以长久维系的普遍原则。通过对战略进行规范性定义,波特归纳出了以下影响战略的五种要素,集中关注了战略内容本身而非战略产生过程。

要素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主要关注:服务哪些客户、满足哪些需求、相对价格是多少。每一种价值取向(外部因素)都只有通过特定的价值链(内部活动)才能得到最好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寻找新的客户细分方式或者满足市场中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服务来建立独特的价值取向。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例:西南航空占领了美国其它各大航空公司不屑争取但却是潜力巨大的低价市场,通过短途点对点航线的市场定位满足了旅客对于低价、便捷服务、按时而缩短用时的需求;同时西南航空公司向旅客提供适可而止的服务,不提供餐饮、指定座位、行李转运等便利服务,从而大大降低了相对成本。西南航空的独特价值取向以特定的相对价格满足特定需求,为其客户创造了独特的价值。

要素二、特定的价值链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具有针对性的价值链,即根据特定的运营任务和需求的资源配置(财务决策),来创建与之相匹配的新流程(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及售后)。以最大零售商沃尔玛为例:沃尔玛以将超级市场选址在远离市中心的小城镇作为关键战略,为此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沃尔玛通过规模经济和较低价格加强对供货商和消费者的控制;在运储及管理环节中,沃尔玛采用仓储式经营模式,并以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中,沃尔玛以超大的购物空间给顾客以舒适的购物环境,同时通过改进管理和服务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沃尔玛以其与众不同的价值链运作来支持它的战略定位。

要素三、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取舍抉择

作出取舍是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取舍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包括形成无可取代的产品特色、建立最佳实践的价值链、营造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名声等。真正的取舍将效仿者拒之门外,使之无法模仿和赶超。同样以西南航空公司为例,西南航空公司在创业初始就做出低成本战略决策,与传统航空公司每班客满就上调票价的做法不同,西南航空公司载客增加时不提价,而是增加班机扩张市场,更通过降低票价来增加班机搭载率,提高飞行效率;同时西南航空在运营模式上舍弃了长途飞行线路、优质附加服务等,选择了点对点的短程运输方式,缩减了不必要的过度服务,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西南航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取舍选择使它成为“廉价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鼻祖。

要素四、价值链的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一项活动的价值或成本受到其它活动的影响。协调性主要有三种形式:

  1. 基本的一致性,各项活动围绕同一个企业价值取向开展;
  2. 各个环节的活动相互补充或加强,并相互提升各自价值,发挥增效作用;
  3. 各个环节之间的替代性,即开展一项活动后就没有必要开展另外一项活动了。

以时尚品牌Zara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零售商,Zara以速度取胜,目的在于迅速将最新款呈现给顾客,新品发布抢先于同类企业;Zara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是因为其产品组织与设计、采购与生产、产品配送等价值链内部的各个环节能够高度协调:以快速复制为首要任务的大规模设计师团队、在欧洲进行的大量生产活动、在24小时之内完成配送的高效物流车队、位于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店面选址等,这些活动都围绕了“快速”这一价值取向展开,并相互加强和补充,助力Zara成为全球领先的服装零售集团。

要素五、战略持续性

战略持续性能够提高一个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保持战略的持续性并不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应该保持在原地不动;只要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持稳定,企业可以并且应该寻求以创新的方式来落实价值取向。波特还指出,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并不需要对未来做出精准的预测,但可以制定战略并保持动态持续性,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对形势变动的能力。以宜家为例:低价格是宜家商业理念和概念的基石,同时也是其战略要素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更因为宜家的受众是喜欢追求时尚、受教育水平较高、较为关注环保的群体,宜家在2010年推出的系列家具就凸显了扁平包装的环保功能,而扁平式包装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和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货物受损概率,符合宜家的低价位战略定位。正是因为宜家的营销战略在数十年内保持了持续性,而且与其低价定位相一致,宜家才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

在上述五大要素中,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特定的价值链是战略的核心内容,独特的价值取向回答了战略的基本问题,特定的价值链则是落实战略的最佳实践。此外,战略取舍、价值链的协调性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创造、维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它们贯穿于战略的始终。最后,以上各要素都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战略缺少了持续性,那么一个组织就不可能率先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重读迈克尔•波特(一):正确的竞争思维与企业竞争之道

重读迈克尔•波特(一):正确的竞争思维与企业竞争之道

导读:为什么一些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总是比其它产业高?为什么在同一产业内,一些企业的利润率要远远高于其它企业?什么是正确的竞争思维与企业竞争之道?管理学思想大师迈克尔·波特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开创性地回答了这些关于企业竞争和竞争成功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商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波特关于竞争和战略的理论以及分析框架仍然能够独树一帜,为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思维、制定出色的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竞争的“零和思维”与“正和思维”

许多企业的决策者认为:竞争是一种在比较中争做最好的战争,是一种“零和博弈”,在这场战争中只有胜出者才能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种思维方式是存在缺陷的,在这种情况下将产生竞争趋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会相继淡化,彼此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日益显著,价格将成为客户进行决策的唯一依据。同时,这种“争做最好”的思维还将导致性能过度,超出主流市场的功能需求,为破坏性创新企业提供市场准入机会。

对此,迈克尔·波特开的处方是:竞争的重点在于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竞争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拥有创造出独特价值的能力。波特强调,竞争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打败对手,而在于赢利;正确的竞争思维不是“零和博弈”,而应该是“正和博弈”,即企业的关注焦点不是盲目地模仿对手、赶超对手,而是通过不同的竞争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为特定的顾客创造最优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强于其它企业呢?波特的竞争理论指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产业的固有结构决定了产业的平均价格与成本;其次,产业内不同企业活动的差异性是造成盈利差距的主要原因。波特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我们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有效工具。

运用“五力模型”分析产业结构

波特的五力分析理论是基于产业结构与营利性之间的关联性所提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环境。由于一个产业的固有结构会使该产业内的企业受益或受损,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该产业内企业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潜在的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所以产业结构的分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作为外部力量决定了企业可预期的平均赢利和产业内的基础经济结构,其作用力远远大于所属产业内企业间直接竞争的影响力。

波特运用产业结构分析提出了影响产业营利性的五种基本力量,包括:新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家议价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 新进入威胁是指新进入的企业会增加这个产业的产能,从而威胁到产业的价格水平,同时又迫使既存企业投入巨额资金满足客户需求,增加成本。例如:许多不同的咖啡店涌入市场,迫使星巴克不断投入资金来装修店面和更新服务项目。

– 替代威胁是指与该行业当前产品或服务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将会影响企业的销售价格及提升产品性能的成本。例如: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对燃油驱动汽车造成了替代威胁。

– 买家议价能力是指强大的买家可能会运用自身影响力压低价格,并驱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价值。例如:市场上各种品牌电脑之间差异化特征不够明显,消费者为了获得更低的价格,很容易从一个品牌转到另一个品牌。在评估买家影响力的时候,需注意渠道和零售商可能与终端用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 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是指强势的供应商将会依赖自身实力以获取更高的价值,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在分析供应商的力量时,需注意把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投入要素考虑进去,其中包含劳动力因素(比如雇员)。例如:工会强大的议价能力挤占了美国航空公司的利润空间。

– 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是指产业内既存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剧将导致产品价格降低或成本上涨。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价格竞争、广告竞争、服务水准竞争等。例如:长期以来各大药企之间虽然在研发和产品营销上竞争激烈,但它们从未将价格竞争纳入其竞争策略。价格竞争是最具危害性的竞争形式,这种策略只会带来一损俱损的局面。

总的来说,五力中每一种力量的影响力越大,它对价格或成本或者二者造成的压力就越大。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内企业的平均利润,最终利润能力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五力分析模型不仅帮助我们回答了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能够指导企业的管理者划定竞争领域、决定竞争之道。

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

除去外部力量,企业在其所属产业内的相对地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说明企业间赢利能力的差异,波特通过价值链理论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性来源。

企业的价值链包含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波特认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就是那些能够为服务对象带来较高价值或是降低服务成本的活动。价值链的一般模式包括研究与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推广与营销、售后服务五个价值创造环节,通过分析价值链每一环节上的不同要素,找寻拥有不同价值链的竞争企业间的优势差异。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要在价值链中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获得相对成本和相对价格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能够引导企业正确理解竞争优势的内涵,并寻求如何通过打造与众不同的价值链,来使企业的业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重读迈克尔•波特(二):优秀战略的五大表现

导读: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您是否熟悉以下情形:研发部门埋头研制他们认为具备超凡特性的产品,而营销部门却并不买账,因为他们认为客户不会为这些产品特性买单;销售人员忙着向客户推销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而制造部门却刚刚投资购买了适合大批量稳定生产的设备。某位同事为启动某个项目奋战数月,但却因“不符合战略”而不得不终止计划;另一位同事正抱怨不知是否要以较低的价格赢得一笔生意,还是应该选择放弃。

如果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或者有了完美的战略,但却仅仅存在于部分高管的头脑中,而未能以战略宣言的方式清晰传达给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那么,出现以上的情况便不足为怪了。

哈佛商业评论《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的经典文章为企业如何制定简洁明确、易于理解的战略宣言提供了指引。如果企业员工都能透彻理解战略宣言,他们的行为就会与公司的战略协调一致,组织中每个人做出的决策就会相互支持,从而极大地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成功实施。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一):企业战略宣言三要素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二):战略宣言的制定与沟通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一)

企业战略宣言三要素

如果公司高管明晰了战略宣言是由哪些关键要素构成的,战略的制定会变得极为容易,战略的实施也会变得更为简单,因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将能够很容易地了解战略的实质,并贯彻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去。

有效的战略宣言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公司目标、范围和优势。

要素一:目标

任何战略宣言都必须首先明确战略要达成的目标。真正的战略目标(strategic objective)不同于公司使命(mission)、价值观(values)、愿景(vision),而是未来5年左右时间里推动公司业务运营的一个确切目标。

公司使命阐述的是企业最初开业的根本动机,例如,一家保险公司可能把“为客户提供金融保障”作为其使命,但这样的使命宣言不能作为战略目标来推动公司当前的运营决策。公司价值观能够帮助员工了解公司遵循的信念和倡导的行为方式,诸如“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等,这些原则规范了员工如何“把事情做对”,但却不能指导公司应该如何“做对的事情”。公司愿景描绘了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但通常较为模糊,例如:“成为业内公认的领先者”。

同一个行业内的公司常常有着相同的使命(所有的保险公司不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金融保障吗?)它们的价值观可能也相同,甚至可能拥有相同的愿景。但是,处于同一个行业的两家公司,却不太可能会有相同的战略目标。而如果真有一家公司的战略目标可以适用于其它任何公司,那么这个战略的有效性便也值得怀疑了。

一些人会认为,股东价值最大化就是公司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战略确实都服务于这一目标,但在制定具体的战略宣言时,需要回答的问题却是: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最有可能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是哪个目标?是取得增长?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成为市场领先者?

真正的战略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具有时限性,而且应该是推动公司业务运营的一个单一的目标。对战略目标的选择将对企业方方面面的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波音公司(Boeing)过去的主要目标是成为业内最大的飞机制造商,而当它将自己的目标转向成为最赚钱的公司时,就必须从销售到制造对整个组织进行重组。例如,它放弃了在每笔交易上与空客公司(Airbus)寸土必争的竞争政策,也不再力图保持高产能。

在确定战略目标后,企业很可能还会设定一系列次要目标,这些目标可以作为平衡积分卡中的衡量指标,用来监督员工各自负责领域内的目标完成情况。然而,旨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推动企业运营的最终战略目标应该始终十分明确。

要素二:范围

大多数企业一般都会涉足多个竞争领域,因此明确界定企业的业务范围或活动领域十分重要。

公司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客户或产品、地理位置,以及纵向整合。这三个方面的界限明确界定之后,管理者应该十分清楚哪些运营活动是他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且更为重要的是,哪些运营活动他们不应该涉足。

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可能不尽相同。对于全美顶尖金融服务公司之一的Edward Jones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客户。在界定典型客户时,该公司不使用净资产或收入的分类纬度,也不使用人口统计、职业或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这几乎与业内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同。相反,它根据消费心态因素来界定客户,瞄准那些具有稳健的投资理念、倾向于在值得信赖的理财顾问的帮助下做出重要财务决策的长期投资者。

为了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组织的界限,公司在确定范围时,应该明确哪些领域不该涉足。Edward Jones公司多年以来始终没有选择推出网上交易服务,因为这与其“竭尽所能,与客户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与理财意见”的理念不吻合。当同行业其他公司的高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争论是否推出网上交易服务,以及如果推出的话,应该如何定价和定位以避免与传统业务相冲突时,Edward Jones公司完全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耗费时间和资金,因为它已经设定了明确的业务范围。

要素三: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作为战略的基础,自然是战略宣言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公司的独特优势明确之后,也最能够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如何能为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竞争优势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一方面,要提出价值主张,解释目标客户为何应该购买你的产品,而不是其它产品;另一方面,还要说明企业将如何协调内部的运营活动,从而保证只有本公司能够实现这一价值主张。

让我们来看看Edward Jones公司独特的价值主张以及与之配套的、独特的运营活动布局。Edward Jones的价值主张是为客户提供便利和值得信赖的个人投资服务和建议。它的每个事务所只有一名理财顾问,这是它最为独特之处,这样一来,它就能够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事务所。为了便于目标客户在方便的时间光临事务所,并为客户提供轻松的环境,Edward Jones将事务所设在乡村和城郊的购物区,而不是大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摩天大楼里。单单是这些战略选择,就需要公司在运营活动的布局上采取与其它经纪公司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没有分支机构管理层提供指导和支持的情况下,每位理财顾问必须愿意并能够独立开展业务。由于这样的理财顾问在业内属于特殊人才,恒达理财不惜重金从其它行业或具有其它专业背景的人员中进行招募,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在2007年公司开始转向利用互联网之前,该公司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卫星网络,以便为分散于各地的事务所提供实时行情,完成各项交易。

本文基于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Can You Say What Your Strategy Is?》编译,原文作者为David J. Collis和Michael G. Rukstad。

导读: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二):战略宣言的制定与沟通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二)

战略宣言的制定与沟通

总部位于圣路易斯(St. Louis)的Edward Jones公司是美国顶尖的金融服务公司。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这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ROI)始终高于竞争对手,并连续多年在《财富》(Fortune)杂志的最适宜工作公司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该公司2008年的战略宣言是“到2012年,通过遍布全国的理财顾问网络(每个事务所一位理财顾问),向委托理财决策权的稳健型个人投资者提供方便可信的面对面理财服务,使理财顾问人数(从现在的约10,000人)增加到17,000人”。这样清晰有力的战略宣言指引着企业员工行动的方向,对公司战略的成功实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出战略宣言并有效沟通呢?

企业首先应该制定出优秀的战略,这需要仔细评估整个行业的状况,包括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细分,然后确定独特的方式为选定的目标客户创造价值。此外,企业还需要分析竞争对手的当前战略,并预测它们未来可能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能力和资源做出严谨和客观的评估,而不只是仅仅确认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制定战略时,公司需要寻找到自己的“甜区”(sweet spot),即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包括经济、技术、行业人口、监管等因素),公司能够在哪个领域以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方式,将自身能力与客户需求协调一致。

企业确定了战略之后,接下去就是要制定战略宣言。企业在制定战略宣言的过程中,应该让各个层级的员工都参与进来。战略宣言应该体现所制定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且易于沟通。战略宣言的措辞应该再三斟酌。事实上,这可能是战略宣言的制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讨论时,大家往往会在具体的用词等细节方面进行激烈的争论,但正是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得公司的战略进一步清晰化,高管层也能借此真正理解战略的内涵。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句简洁的战略宣言,反映出有效战略的三个要素。另外,为了防止任何可能的对战略宣言的误解,还应附上对战略细节的评注。

对于企业如何在组织范围内实现战略宣言的有效沟通,一个关键点是:战略宣言应该在整个组织中按层级传达,各级管理者都要辅导下级员工理解战略宣言,这是将战略融入每位员工日常工作和行为中的起点。只有当高管层确信,他们自己所遵循的原则也对一线员工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时,公司的战略才真正具有影响力。

语言能引导行动,几十字的战略宣言可以对企业的成功产生巨大的影响。花时间认真斟酌,使战略宣言真正反映企业战略的内涵,并能够激发员工的活力和主动性,这必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

本文基于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Can You Say What Your Strategy Is?》编译,原文作者为David J. Collis和Michael G. Rukstad。

导读: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一句话说清你的战略 (一):企业战略宣言三要素

一份另类的伟大创新名单 – 基于平台的创新

您可以和朋友玩这样一个游戏:向他们提问,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创新有哪些?通过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您可能会得到飞机、汽车、google、iPad等诸多类似的答案。当然,一些见解独到的人还会给出不为众人所理解的答案,例如宠物石、摇滚音乐等。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进行持续思考,就能得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想法:要确定哪些是最伟大的创新,就首先要确定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创新。每个人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一套默认的标准,而不同的标准将带来不同的创新名单。事实上,正是这些内在的选择逻辑体现了创新最有价值的部分。

美国创新专家拉里·基利* 以创新是否具备提升人类生存安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特性,遴选出了15项跨时代的伟大创新。这份可能会让您大吃一惊的创新榜单打破了粗糙的常规商业条框,将重点聚焦在了那些真正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创新之上。

根据基利的列表,可以看出他是按照如下依据来罗列他心中“划时代的创新英雄”的:
• 挽救生命,延长平均寿命,提高生命质量:麻醉、外科手术、疫苗、抗生素和基因筛查;
• 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生活的创新:数学、货币、印刷术、集装箱运输及互联网;
• 有利于提高整个人类的现代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自由市场和资本市场、有限责任制、财产权、参与式民主;
• 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赋予人们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新事物:武器、家畜饲养、农业;

通过观察基利的这张列表,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没有一样是具体的产品。事实上该列表真正的关注点在于创新平台 — 具备跨行业、跨市场、跨应用能力的综合体。通过将单一的产品融入更大的整体性平台,这个整体就超越了公司、行业、政治的界限,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对于企业而言极具启示意义:通过系统的战略规划,将企业的创新管理活动融合在这些平台,而不是单一产品之上,能够使企业的创新活动达到惊人的效果。

*注: 2007年《商业周刊》中 的原文作者。

创新、战略与变革

近些年来,“创新”一词俨然成为最为热门的管理话题,上至国家和区域战略,下至企业个体,大到国际经济年会,小到公司内部会议,人们几乎言必谈创新。

这里,我们将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依循“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系列博文来阐释创新和创新管理的真实含义。

首先,我们给予创新管理的定义是:创新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构成和手段,它通过变革管理和流程管理,将富有创意的商业想法转化为与众不同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从而为顾客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

既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创新管理从来就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企业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这对于一百多年发明商用灯泡的通用电气公司如此,对于成立于1971年,唯一保持每年盈利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亦是如此。只是在物质和信息都极大丰富的后信息时代,企业如何避免被海量的资讯所淹没,能够做到在顾客的心智中保有一席之地,似乎要比任何时刻都来得迫切。就创新管理其本质而言,即帮助企业既做到与众不同,又能创造价值,这就难怪乎创新会成为企业战略管理日益倚重的方法和手段。

另外一方面,企业创新要获得成功,是建立在出色的组织能力基础之上的。该能力既包括了企业变革管理和流程管理的能力,也包含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创新文化、创新人才、激励制度等诸方面的配合与支撑。这一点是最容易被飞速成长中的中国企业所忽视的。而无视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推行“大跃进”式的创新活动,到头来只能收效甚微。

类似的故事在企业引进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的实例上可以得到印证: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推行六西格玛流程前,曾花了数年时间狠狠地推行了群策群力和变革管理的相关文化和执行能力。因为他深知,若是没有群策群力和变革管理这两项组织能力作为保障,六西格玛流程的实施注定将以失败收场。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国内企业不明就里地引进六西格玛方法而成效不彰了:当一个企业尚未培育起变革管理和跨部门协同、群策群力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时,硬性地在企业内部推广六西格玛工具,无疑是勉为其难了。

最后,以终为始地来看待创新管理,避免简单地为了创新而创新,是确保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匹配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所投入的资源能够为顾客、企业和股东持续地创造价值的关键。因此,创新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技术、产品和流程创新,未被发掘的新市场、新的商业模式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因此,创新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企业和组织内部,行业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各方、新市场的参与者和整体生态系统,都是创新企业应该极度关注和精心呵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