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NOTE e-POWER :只能加油的纯电驱动汽车?

2017年,距离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的出现,已有20年了,市场上也已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承蒙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用过滴滴和优步的朋友肯定还记得自己心底“怎么又是荣威\比亚迪”的叹息。

但是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以及通往未来的路径应是怎样的,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也许是时候去重新思考一下最根本的思路了。

丰田、本田、通用等知名车企都推出过混合动力汽车,而日本三大车企之一的日产却迟迟没有动作,直到近期NOTE e-POWER的出现,这款是一款对小型车“NOTE”进行局部改良,配备了混合动力技术“e-POWER”的车型。日产电动化战略的终极目标是纯电动汽车,而NOTE e-POWER是在未来到达之前的中间产品。

Note-e-power-1200x674NOTE e-POWER是2016年12月发布的,在上市一个月内,没有政策优惠的情况下就在日本本土收到超过两万台订单,在过去的四个月中,有两个月击败了普锐斯,占据了日本汽车销量榜榜首。

 

只能加油的纯电动汽车

这既不是一辆纯电动汽车,也不是一辆传统意义上的混合电动汽车,至少是日本车企从未有过的尝试。

虽然被统一称作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但根据动力传输的路线,混动技术细分为三类:串联、并联和混联。串联混合动力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仅由电池带动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并联混合动力则是以发动机作为车辆的主要动力来源,仅有在起步和急加速等对动力要求较高的时候电动机才介入作为辅助动力驱动车辆;而混联混合动力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电动机和发动机都能够分别单独的驱动车辆,能够提供纯电、纯油和油电混合三种驱动模式。

final

从技术上来讲,NOTE e-POWER 采用串联混动, 1.2升的三缸汽油发动机只作为发电机,并不驱动轮胎,轮胎纯粹由电动机驱动,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台不能充电,但自带发电机的纯电动汽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增程式”,即用发电机为汽车延长续航里程。但NOTE e-POWER也不是第一辆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沃蓝达(Volt)、宝马i3增程版都是它的前人,那这款混合动力车究竟特别在哪儿呢?

 

电动汽车价值曲线对比

在此,我们挑选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串联混合动力汽车雪佛兰沃蓝达、并联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混联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秦,与NOTE e-POWER进行对比。

价值曲线上的各指标为加速速度(百公里)、电池续航能力、总续航能力、获得能源便捷程度、添加能源速度、能源消耗成本、价格。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NOTE e-POWER的价值曲线跟插电的电动汽车们明显区分开来,反倒是跟不插电的普锐斯更加接近。

价值曲线1 价值曲线2

说起电动汽车,消费者最在意的恐怕就是续航和充电。

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一直受到电池技术的限制,特斯拉为了达到现在的续航能力,用七千多节锂电池直接铺满了车底盘,但是对电池组的要求越高,成本也会随之剧增。NOTE e-POWER决定不用电池储电,因此其电池组就不必有巨大的容量,也不必担忧电池的安全性,成本随之降低。

NOTE e-POWER的电能容量仅为1.5千瓦时(特斯拉的电能容量为100千瓦时),单靠电池组基本难以续航,发动机需要全程发电,这种模式之下,发动机始终在最优工况下运转,也能因此获得最佳的燃油效率,不仅有效控制能耗成本,也使其总续航里程优于雪佛兰沃蓝达、特斯拉Model S、比亚迪秦。

充电是电动汽车的另一个难题,打造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一个巨大难点就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消费者的的购车疑虑也来自于此,如果没有配套的充电设施,那纯电根本没法跑,混动也是形同虚设,最后开的还是一辆汽油车。NOTE e-POWER直接避开了这个问题,既然电池容量那么小,那就干脆去掉充电功能。

不充电就又顺带解决了充电速度的难题,要知道,充电速度最快的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也得耗时近一个小时才能让特斯拉满血复活,这还是特斯拉充电枪攻克了巨大难题的结果——短时间内的充电,会导致电池温度急剧上升,这是非常危险的。

NOTE e-POWER就完全没有这种烦恼了,找个附近的加油站三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因此在获得能源便捷程度和获得能源速度上的得分远超其他的电动汽车。可以说在获得能源这一过程当中,NOTE e-POWER是一辆不折不扣的传统汽油车,但与“更传统”的普锐斯相比,NOTE e-POWER依靠电力驱动,加速更快。

因为电池组单元少,采用的车体、电机和汽油机也来自成熟车型,所以NOTE e-POWER的总体成本只比汽油版高四分之一左右。与同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雪佛兰沃蓝达动辄四五十万的售价相比,NOTE e-POWER十四、五万的的售价显然经济实惠许多,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也不影响消费者的热情。

NOTE e-POWER拥有纯电动车的优点,同时又避开其劣势,还有亲民的价格,难怪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电动汽车目前的最优打开方式。

 

结语

其实串联混合动力的技术一点都不新,在铁路机车、常规潜艇以及矿产装卸车这些重载场合已经运用了好几十年,日产所做的只是进一步提升了静音性、改进了发电机燃油效率、优化了布局等等,使其更适合家用汽车。划时代的新技术不常常出现,仔细地思考能够在现有的产品上做出哪些“剔除”“减少”“增加”和“创造”,也许就能够创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价值曲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管理创新的生态系统(续)

green car

自2012年底上海市政府关于新能源车(包含纯电动车)补贴政策出台后,各界对于该政策是否能够带动纯电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媒体也通过对纯电动车生产厂家、经销商、配套企业、消费者等相关利益方的走访,对纯电动车的推广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大致的勾勒:“目前纯电动车的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尴尬在于充电桩配套。配套企业认为建了设备,却没有车辆使用会造成浪费;而从车企的角度看,没有充电桩配套,电动车又怎么能推广得开?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如上一篇博文《管理创新的生态系统》中所提及,纯电动车推广的关键,在于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和得益方应该积极地培育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重构产业生态链上的利益分配模式,以避免新生事物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中。

那么具体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种怪圈?创新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除了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推动创新事物为市场接受的有效途径。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较详细地描述了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和商业运营模式;遗憾的是,对于换电模式,只用寥寥数语提到探索其可能的商业模式。

充电模式换电模式,正是消费者购车、用车成本和用车便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们更是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在充电模式中,电动车生产厂商似乎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保障。但是,如果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迟迟不能被激发,市场的发展始终不能帮助车厂达到规模经济点,那到头来将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多输局面”。

但愿,这只是编辑的杞人忧天之想。

同时,我们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电动车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进行持续关注和研究,运用最重要的创新管理与创新战略理论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商业案例的方式与企业的创新推动者和实践者分享。

图片来源:Green Angel Energy

管理创新的生态系统

新能源车

2012年12月29日,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发布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意味在上海购买新能源车,理论上可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上海市此次的补贴政策包括免费牌照和最高4万元的补贴,上海的汽车牌照费近7万元,国家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为每辆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为每辆6万元。总体算下来,在上海购买新能源车,最高可以获得约17万元的政府补贴,其力度不可谓不大。

以市场上的某一款新能源汽车荣威E50为例,其动力表现堪比1.8升发动机,每百公里的驾驶成本不足8元,约为传统燃油汽车驾驶成本的十分之一;23.49万元的售价,用户享受政府补贴后的裸车购置费为13.49万元,应当具有相当有吸引力。这种由政府大力扶持创新,鼓励汽车企业研发生产、消费者购买使用更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轿车,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新能源汽车这一创新事物,能否最终为市场所接受,光凭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正如大量的企业创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创新转化为市场创新的成功和社会各方多赢的结果,作为最大可能受益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增长)和地方政府(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税收和环境质量改善等),都应当积极地培育新能源汽车创新的市场生态系统,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各方参与者(例如公共充电设备、售后服务维修等)在市场培育的初期能够盈利,从而有投资和参与的积极性,并一直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人群达到了足够数量,市场各方参与者的生存和利润空间已经被建立起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