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与战略性思维

雾霾

连日来,中国大部分省市持续遭遇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雾霾天气,多地PM2.5值濒临“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曾一度逼近1,000。本次雾霾虽然没有酿成类似1952年12月5日- 12月9日“伦敦雾事件”中多达12,000人因空气污染而丧生的严重后果,但是雾霾引发的交通延误、病患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再度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空气质量的密切关注。

近来电视台和报刊媒体报道较多的空气污染罪魁祸首,当属黄标车了。黄标车是指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的稳定性差的车辆,大多是于1995年以前领取牌证的老车。这些车辆由于尾气排放控制技术落后,尾气排放达不到欧1标准,排放量相当于国四标准车的5~10倍。有分析称,如果上海市23万辆黄标车全部淘汰的话,机动车污染将减少一半,上海市大气中的PM2.5浓度就可以降低10%左右。

那么其余90%的PM2.5污染呢?媒体记者并非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只鳞片甲、以偏概全似乎无可厚非;然而稍有商业和管理常识、拥有战略性思维能力的人,对于治理大气污染这样复杂而任重道远的问题,往往会用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去解决:在这里,“釐清和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亦即:分析引起雾霾天气的各类原因及其影响程度,是制定和实施消除雾霾污染方案的前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官网上,一篇关于“《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发布稿,给出了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11 年轻型汽车排放氮氧化物(NOx)80.7 万吨、颗粒物(PM)6.5 万吨、碳氢化合物(HC)166.2 万吨、一氧化碳(CO)1621.7万吨。已成为北京等城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表明,机动车已经成为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排放了全市58%的氮氧化物、40%的挥发性有机物和22%的细颗粒物(PM2.5)。

而“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官方网站上的一则通知,更是道出了天机,其全文如下: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督促污染物排放超标加油站加紧完成整改的通知》
沪环保防〔2012〕437号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根据《关于印发〈上海市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环保控〔2009〕189号)的要求,我局组织市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市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程的加油站进行了环保监测。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市仍有89座加油站存在超标情形,尚未完成规定的治理工作,其中中石化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80座加油站;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4座加油站;中海油上海销售分公司下属有4座加油站;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内部加油站1座。上述加油站已被要求整改后重新复测。

为确保本市加油站油气排放符合《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保障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现重申如下:
一、 上述超标加油站应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油气回收整改任务,并提出复测申请。请你们做好督促落实工作。
二、 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我局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特此通知。
附件:超标加油站清单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2012年11月13日

看来,媒体实在是做了避重就轻、“选择性失聪”的报道,容易让人坠入五里云雾,不解问题的症结。

难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大气物理学家、负责京津空气污染治理的政府工作小组成员王跃思将北京的空气污染归咎于中国有权势的能源企业:它们已数次推迟实施针对柴油的较高燃料标准,柴油车国IV标准原定两年前实施,但已被两度推迟,目前定于今年7月生效;而中国环境问题背后的政治因素,如环境影响评估中的腐败、司法独立性的缺乏,以及环保法律的实施无力,更似笼罩在整个中国社会上空的阴霾,唯有制度变革将其早日吹散,蓝天方能重现。

检视你对变革的思维习惯

西方谚语说:一个人眼中的蜜糖,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毒药。古老的东方智慧告诉我们:物随心转,境由心造。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正因为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变革而倍感压力,不妨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自问自答,检视你对待变革的思维习惯是否才是造成压力与困惑的真正原因(而非变革本身)。

  • 我的想法合乎逻辑吗?
  • 我这么想的依据何在?
  • 我的想法有哪些实际的出处?(除了我自己的头脑以外!)
  • 我的家人、朋友、同事会认同我的想法吗?
  • 我的想法符合实际情况吗?
  • 是不是我自己放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 一两年以后我会如何看待这次变革?
  • 我是不是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预设了变革的负面结果?
  • 我是不是仅仅关注了自己(或其他人)面对变革的不足之处,而忽略了优势?
  • 我的想法或态度把我引导到了什么地方?
  • 我的想法能帮助我实现目标吗?
  • 我的想法有助于解决问题吗?
  • 我的想法是否过于自我中心了?

概括起来,以上自我检视的问题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我的想法合乎逻辑吗?我的想法符合实际情况吗?我的想法能给自己带来帮助吗?

如果在仔细思考并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你的想法从“这次变革简直太痛苦了,我无法承受”转变为“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我应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甚至于“我发觉这里面实际上潜藏了契机”,请郑重地记下你的转变,带着此刻的心境重新踏上变革之旅,并期许未来能以同样的自信和坦然,拥抱人生无处不在之变革。

管理创新的生态系统(续)

green car

自2012年底上海市政府关于新能源车(包含纯电动车)补贴政策出台后,各界对于该政策是否能够带动纯电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媒体也通过对纯电动车生产厂家、经销商、配套企业、消费者等相关利益方的走访,对纯电动车的推广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大致的勾勒:“目前纯电动车的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尴尬在于充电桩配套。配套企业认为建了设备,却没有车辆使用会造成浪费;而从车企的角度看,没有充电桩配套,电动车又怎么能推广得开?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如上一篇博文《管理创新的生态系统》中所提及,纯电动车推广的关键,在于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和得益方应该积极地培育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重构产业生态链上的利益分配模式,以避免新生事物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中。

那么具体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这种怪圈?创新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除了产品和技术创新以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往是推动创新事物为市场接受的有效途径。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较详细地描述了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和商业运营模式;遗憾的是,对于换电模式,只用寥寥数语提到探索其可能的商业模式。

充电模式换电模式,正是消费者购车、用车成本和用车便利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两种不同商业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们更是决定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在充电模式中,电动车生产厂商似乎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保障。但是,如果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迟迟不能被激发,市场的发展始终不能帮助车厂达到规模经济点,那到头来将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多输局面”。

但愿,这只是编辑的杞人忧天之想。

同时,我们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电动车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进行持续关注和研究,运用最重要的创新管理与创新战略理论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商业案例的方式与企业的创新推动者和实践者分享。

图片来源:Green Angel Energy

小阿里的大梦想

阿里巴巴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一万亿元。仅仅一个月之后,阿里巴巴宣布将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将阿里的业务拆分成 25 个事业部,交由战略决策委员会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中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中的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代表集团层面,分别分管相关联的业务事业部。这个决定,距离马云将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调整为人称“七剑”的七大事业群,仅仅过去了半年。

马云在年初转变了淘宝网考核目标,由交易额转为扶持“小而美”卖家的力度。而这一次,他要把整个阿里系,变成“小而美”。One Company转眼之间变成了近30个事业部,拆分对阿里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战略定位

尽管时髦的词汇C2B2B2S在马云的邮件里已经不见踪迹,但这次拆分表明,C2B依旧是阿里的方向。阿里巴巴的“总参谋长”曾鸣教授曾经说过:“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改造,互联网冲击的第一步是广告,第二步是销售,第三步是物流,第四步是存货管理,第五步是供应链。”阿里要实现第五步,把整个供应链搬到互联网上,走向C2B,市场化、平台化、数据化和物种多样化这四驾马车非得并驾齐驱不可。充分引入市场竞争、专注平台、重新整合数据和服务品类,阿里的“小而美”的拆分方式,招招指向了这四驾马车的构建。

拥抱变革

这次拆分,对于阿里系,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马云把这次拆分称为阿里 13 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这不是一次看见了问题的变革,也不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变革,而是阿里对未来理想的实施,更是因为阿里在走没人走过的尝试。他在邮件里这样说道:

变革是痛苦的,但要是我们不变革,我们未来会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十年前的我们,因为坚持使命、价值观和阿里独特的组织人才,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独特阿里。

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也重要的更多!

商业创新

这一次的拆分,目的不是为了缔造商业帝国,而是创立生态系统。“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我们给市场,给竞争者更多挑战我们的机会,同样是给我们自己机会。”这与“源创新”的理念不谋而合。谢德荪教授在《源创新》一书中写道:源创新者可以用“生活将因之变得更美好”的“Grabber”理念来触动人的感性,但它的真实价值并未因此被确定。源创新者必须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来支持该理念,而使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分享真正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淘宝在这次拆分中消失了,阿里的目标不是要进一步挤占电商市场,而是通过事业群更好地协调配合,整体运营,建立起以电子商务为驱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以适应互联网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到运营层面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马云的终极梦想,将这些“小而美”的公司分批次 IPO,打包上市:第一波将以天猫、聚划算、淘宝平台上的部分盈利业务、一淘以及阿里巴巴 B2B 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国际业务等为核心;第二波上市以阿里金融 (小额信贷)、支付宝等金额业务为主;第三波以阿里云为核心的各类数据业务为主。

马云说过:“在 10 年到 15 年以内,这三波冲击将会形成三家比较大的公司,这三家公司是三个梦想,我们 IPO 不是三家电子商务公司上市,而是三个巨大的梦想,这些梦想承担着无数的梦想。”小阿里的大梦想,已经开始了。

图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