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要等到20年后让电动车解决?蓝海创新现在或能减少污染

以蓝海战略为背景的蓝海创新大赛是面向美国高中生的竞赛, 2014年成立于马里兰,如今在美国已颇具影响力。这项比赛在美国东海岸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海岸的硅谷,以及虚拟的线上同时进行。

两个十年级学生凭借能将汽车尾气转化成燃料的设备,成为了2017年蓝海创新大赛(硅谷赛区)的头等奖获得者。

蓝海的灵感来源

获奖的两名学生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高中(American High School),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印度裔。在Rohan Sreerama的想象中,印度应该是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美丽国度,但在某一年的暑假,他第一次去到印度时,却被印度的空气污染所震惊,大街小巷的汽车、卡车源源不断地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整个印度都是如此。这是他在美国从未见过的场景,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尾气排放所导致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多么严峻的问题。

回到美国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研究,但却非常失望地发现,即便是在美国,尾气控制的技术也基本没有发展,人们致力于为遥远的未来研究电动汽车,却鲜少为当前的空气净化做出努力。

至今为止,最先进的尾气控制装置是已有40年多历史的催化转换器,只经历过两次重要的改进。人口在不断地增加,汽车的数量也剧增,这项技术从现在来看显然已经过时了。

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的目标是用现有的技术改进当前的环境,而不是20年之后的。

尾气控制如何实现

他们所发明的设备是一个可以安装在已有汽车上的尾气控制系统,利用开源技术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包括丙烷和丁烷在内的碳氢化合物目前还没有受到很多关注,但是在城市当中增长很快。这些气体是污染源,但同时也是液化石油气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被收集再利用的话就能变得很有价值。

通过研究,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了解了汽车产业中现有的一些环保高效的模式,比如新西兰的双燃料系统和欧洲的液化石油气汽车,他们决定将这些技术融入尾气控制设备当中。

他们的计划是用一个管道,将收集到的尾气转移到汽车的双燃料系统当中。一旦程序监测到尾气当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到的尾气通过蒸汽注射法转移到液化石油气槽当中。这些气体再通过进气歧管(将气体分配到各个引擎的管道)转化成为可用于燃烧的气体,虽然从技术上来说不是所有的尾气都能转化为可用的气体,但是也已经足够为消费者节约一些燃料,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创造新的市场

许多人都希望创造更清洁的环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最先进的技术。这就给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带来了机会。

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价值创新,即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增加-减少-剔除-创造”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剔除和减少在竞争中广泛存在,但实际上并不被消费者重视的要素,从而降低成本;同时增加和创造出消费者真正在意的价值点,以实现差异化。通过剔除环保技术的延迟性,降低环保技术的成本,同时增加安装的便利性,创造出尾气转化的功能,这个尾气控制设备同时做到了“差异化”和“低成本”。

蓝海理论中三种类型的非消费者又帮助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厘清了这个设备的受众。

三种类型的非消费者分别是:

1.在市场边界徘徊,一旦有更好的选择时会随时转化的准非消费者。

2.因为现有产品或服务不可接受或者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而不使用的拒绝型非消费者。

3.远离市场的未探索型非消费者,这些人的需求常常想当然地被认为是属于其他市场。

Rohan Sreerama和Mehul Raheja认为这个设备最大的潜在消费者是“准非消费者”,即关注环保的美国中产阶级,他们可能频繁驾驶着天然气驱动的汽车,但没有足够的预算更换一辆电动汽车,而一旦有合适的进一步改善环境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做出改变。因此这个尾气控制设备不是要跟电动汽车竞争,而是扩展整个市场。

因为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对当前可用设备的不满,这种新型设备的市场是确实存在的。这个设备不仅有益于环境还有益于消费者本身,不仅能够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也能够提升大约35%的燃料效率。因此除了吸引因为新能源技术成本过高,或者安装过于繁琐而拒绝使用的人群外(拒绝型非消费者),还有可能会吸引到未探索型非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可能并不在意环保问题,但却希望节约燃料费用。

结语

这两个高中生希望把这个设备真正推向市场,如今他们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Green Gas Technologies,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获得专利,然后卖给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比如福特或者通用;另一种是自行运营,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障碍和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雇用合适的员工,找到愿意与没有商业经验的高中生团队合作的合伙人,同时要获得投资。

纸上谈兵的价值创新很简单,但创造一个真实可用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产品却是很难的,一些技术可能尚未突破,另一些技术可能并没有准备好进入市场,政府的政策法规也使得一些创新活动难以开展。而蓝海战略的最大优势是识别出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通过基于现有技术的价值创新,把他们转化成为新的消费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奢华电影院:电影院的一片蓝海

奢华电影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企业如何通过更深刻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被判断为夕阳行业的生意当中寻找到新的机会。

美国和西欧的电影院生意,在1940年达到了顶峰,然后就不断地走下坡路,至今观众已经减少了八成甚至更多。电视是最初的市场入侵者,然后是家庭录像,如今又有了网飞、亚马逊Prime这样的服务,载体也从电视机发展到了手机、平板电脑。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不得不提升他们的服务,给观影者提供其他载体无法取代的体验。

电影院最初的努力是巨大的屏幕和高端的音响设备,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技术的进步让THX (Tomlinson Holman Experiment ,一种音效标准),IMAX(Image Maximum,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和3D效果成为可能,这种体验是家庭的设备无法提供的。如今一些影院甚至能够提供4D效果,在这些影院当中,座位会随着画面内容摇摆,还伴随有烟雾、水汽等特殊效果。

4D奢华电影院的体验

但是技术只是第一步,电影院为了挽回用户还做了更多的事情,而且似乎颇有成效。一些电影院开始提供与传统电影院具有显著区别的服务,这就是奢华电影院(luxury movie theatre):一到电影院,就会有人引导你到一个有着舒适灯光的区域,桌椅的布局好似一个悠闲的小酒馆。服务员给你一份菜单,这就更像小酒馆了,因为这份菜单完全超出了“可乐加爆米花”这种电影院的传统搭配,你可以在这儿点香槟、披萨、芝士拼盘等等。

你点了一瓶香槟和一份芝士拼盘,香槟上桌时还带着冰桶。这时候电影即将开场,有专人把你引导到影院内场中你的座位上,侍者也很快就把香槟和小食转移到了你的新座位上,每个座位都是航班商务舱的配置,整场最多只接待80位消费者,每个人都拥有非常私人的观影体验。

luxury movie theatre2将自己安放在超舒适的座位上,啜饮一杯香槟,细细品味小食,然后欣赏一部电影,这一切放在一起,是多么特别的体验。许多人在体验过一次之后便把这种电影院列回了周末活动的名单。

如何开辟蓝海

奢华电影院可以说是在“夕阳产业”中发现了一片蓝海,而这片蓝海是通过跨越他择产业的边界来实现的。
欧美的电影院生意之所以不断地走下坡路,是因为有了电视、在线视频业务的竞争,这些形式不同但功能或核心效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互为替代品。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一家企业不仅仅与自身所在产业中的其他企业竞争,还与其他产业中生产“他择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竞争。他择品(Alternatives)的概念比替代品(Substitutes)更广,包括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环境优美的公园和餐厅,二者在外观形式上鲜有相似之处,功能也大不相同,前者让人们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景,后者则让人们享受美食。但人们去公园和走进餐厅却可以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出门散散心、与朋友聚会。这两者虽不互为替代品,却互为他择品。

luxury movie theatre技术方面的提升还是仅仅将视线聚焦于“观影”,这可能会吸引那些喜爱动作片或惊悚片,非常在意观影效果的观众,而奢华电影院则是将自身提供的效用从单纯的“观影”转向了“优雅地度过闲暇时光”,这显然对其他的消费者,比如说情侣,或者是希望在观影同时能够享受美食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贯彻这个价值主张,奢华电影院采取了跟传统电影院完全不同的价值曲线,以下两图分别是传统电影院的价值曲线和奢华电影院与传统电影院的价值曲线对比。

价值曲线图_传统

价值曲线图_对比

注:此处订票便捷度为美国市场情况。黑色标记为剔除的元素;橙色标记为创造的元素;绿色标记为提升的元素。

从价值曲线来看。奢华电影院对传统电影院的价值曲线进行了“剔除”、“创造”和“提升”。剔除了传统电影院的“爆米花加可乐”的小食标配,创造了高端餐食这个新的元素,同时对私密度、座位舒适度等元素进行了提升,票价也超出传统电影院一大截。

不论是剔除、创造还是提升,都是围绕着价值主张来展开,并且互相协调。

屏幕和音效自然保持着高品质,为了提供一段“优雅的闲暇时光”,电影院引入了高端的餐食,并且改善了座位的舒适度,高端的餐食需要相应的高端服务,更宽敞的座位和摆放餐食的餐桌占据了不少空间,因此减少了座位的数量,而座位数量的减少又恰好增加了私密性。同时为了不让消费者对奢华电影院的定位产生困惑,爆米花之类的快餐被移出了菜单。奢华电影院的票价,虽然高于传统的电影院,但是跟高级餐厅或是歌剧院的消费比起来却并不昂贵,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通过改变自身的价值主张,调整所提供的价值元素,奢华电影院为消费者提供了差异化的服务,也让自身获得可观的收益。各个产业的管理者都可以从这个案例当中借鉴良多,不将关注点局限于产业内,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跨越产业的边界,或许就能发现一片蓝海。

图片来源:网络

企业如何创建可持续的蓝海

企业如何创建可持续的蓝海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战略学教授W·钱·金(W. 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在2005年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中论述了企业如何打造基于“差异化”和“低成本”的价值创新战略,开辟非竞争性的蓝海。在过去的十年间,蓝海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反响,被译成43种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出售国际版权的最高纪录。十年之后,《蓝海战略》推出了新的扩展版本,两位教授在新版中重点补充的内容是:企业在开辟蓝海之后,如何取得持续的成功。

面对已经开创的蓝海,企业应如何确保其战略产生高绩效,并具有可持续性?两位教授指出,关键在于企业的三项战略主张(价值主张、利润主张和人员主张)必须协调一致。具体来说,蓝海战略要获得成功并具有可持续性,企业要能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要能够基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建立一套能为公司盈利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能够激励员工为公司效力,共同执行战略。换句话说,企业要向购买者提供强有力的价值主张,并以行之有效的利润主张作为支持,而可持续战略的执行则主要依靠具有激励性的人员主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三项战略主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组织框架,确保组织以系统的方式来制定和执行战略。如果企业的战略没有充分开发这三项战略主张并确保它们协调一致,则通常只能取得短暂的成功甚至完全失败。这也是许多公司容易落入的陷阱。

让企业的战略主张协调一致

一个成功的可持续的蓝海战略需要三项战略主张相互协调一致,以同时支持“差异化”和“低成本”这两项关键的战略要素。两位教授以英国慈善机构Comic Relief (喜剧救助组织)为例,阐述组织如何通过实现战略主张之间的相互匹配来创建高绩效和可持续的蓝海。

在Comic Relief建立初始,英国的慈善募捐领域早已是一片深红色的海洋,市场高度饱和,充满竞争。任何慈善机构若想要脱颖而出,则必须更努力地组织募捐和策划营销活动。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大量要求募捐的团体感到困惑,产生了捐助疲劳。面对激烈的竞争,Comic Relief却能跳出红海,其自1985年发起的“红鼻子主题日”、“红鼻子慈善夜”活动迄今已为基金会募资超过10亿美元。其持续成功的关键,正是围绕“差异化”和“低成本”实现了三项战略主张(价值主张、利润主张、人员主张)的相互协调和高度匹配。

价值主张

传统的慈善募捐通常都是通过激发人们的怜悯心(想想照片上那些忍饥挨饿的孩子们吧)来筹集资金,依靠贯穿整年的活动从高收入捐赠人群那里获得大量捐助。与此不同的是,Comic Relief一年只举办两次慈善活动,且主题都是围绕如何通过有趣的事情来改变世界。

Comic Relief活动的参与方式既便宜又简单:只需花费一美元,购买一个小的塑料红鼻子即可。截至目前,已有超过7000万人参与购买。人们也可以通过向朋友、家人或同事展示滑稽的动作来完成捐助,在捐出善款的同时,也获取了欢乐。不同于传统的慈善组织,Comic Relief对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捐赠也给予认可,认为即使对于最清贫和最年轻的捐赠者,他们的善举也有助于“改变世界”。

当传统慈善机构想方设法从捐赠者那里获取捐助金时,Comic Relief却着力打造其独特的一年两次的活动体验,以消除捐助疲劳。此外,Comic Relief还秉持将捐赠款100%花费在慈善项目上的“金磅原则”,承诺绝不将善款用于支付机构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以上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Comic Relief的价值主张,不仅有趣、明确,也让捐赠者通过一次小小的捐助感受到了极大的不同。换句话说,该项价值主张同时满足了差异化和低成本,无论年龄长幼、收入高低,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其中。

利润主张

那么,Comic Relief是如何在履行“金榜承诺”的同时,又能支撑机构业务的运营和扩张呢?答案就是,Comic Relief同时还拥有卓越的利润主张,作为对其独特的价值主张的有力补充。

传统募捐活动的形式不外乎举办嘉年华活动、通过邮件或电话向个人征集、运作慈善商店这几种,且每种形式都需要很大的开销。而据估计,Comic Relief砍掉了超过75%的传统募捐活动。具体来说,Comic Relief依靠现有的零售商店出售红鼻子,而不是自己运营慈善商店;通过支持其它慈善机构来开展慈善项目,而不是自己运作项目。因此,其管理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它面向公众的轻松逗趣的募捐方式,也使募捐成本降到最低。众星云集的“红鼻子慈善夜”这一喜剧盛会,花费也几乎为零:网络电视商提供直播时段;名人们自愿捐出自己的服务,并产生令人兴奋的话题传播点来驱动口碑传播;而企业合作伙伴则通过现金或实物捐助来承担主要的运营费用。

简言之,Comic Relief差异化且低成本的利润主张有效地支持了其价值主张。

人员主张

依靠受其价值主张鼓舞的小型员工团体,Comic Relief的人员主张聚焦于激励募捐志愿者、企业赞助者和社会名流,从而确保其价值主张和利润主张的可持续性。

为了吸引大量的募捐志愿者,Comic Relief致力于让人们能够轻松地从募捐活动中获得乐趣和尊重。人们只要两年一次担任志愿者即可,Comic Relief的官网也建议大家通过有趣、逗乐的方式来完成捐赠。当朋友和同事们看到他们在做的贡献时,志愿者们也会感到自豪。

对企业赞助者和社会名流而言,参与该活动也同样方便,何况还能为自身赢得免费宣传的良机。毫无疑问的是,Comic Relief的“金磅承诺”也对他们的积极参与起到了推动作用。

Comic Relief的故事表明,蓝海战略的持续成功是建立在相互匹配的价值主张、利润主张和人员主张之上的。这三项战略主张不仅相互支持,更能够相互强化。

许多企业往往重点关注了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战略主张,而忽略了其它的部分。任何企业如果只拥有和谐的价值主张和利润主张,缺乏与之匹配的人员主张,则会面临执行失败。同样的,如果只拥有积极的人员主张,但在价值主张和利润主张等战略内容层面比较薄弱,则会在业绩方面表现欠佳。此外,一项或两项战略主张往往较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如果具备了全部三项战略主张,要模仿起来则困难的多。

对于所有想要创建具有可持续性的蓝海市场的企业来说,都需要自问以下两个问题:

  • 如何使企业的三项战略主张相互支持和强化,以形成一个稳固的、积极的、加强的循环?
  • 如何利用强有力的价值主张来强化利润主张,或者如何基于强有力的人员主张来创建稳固的价值主张?

综合以上,创建具有可持续性的蓝海的关键,就是使基于差异化和低成本的三大主张之间互相协调和高度匹配。这样不仅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更延长了企业所开辟的蓝海的生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Comic Relief自创立30多年以来,一直能够在蓝海中遨游。而一度成功开辟了蓝海的许多其它企业,却在不久之后便难以为继。

 

图片来源:网络

 

导读: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多数公司致力于追赶和击败产业内的竞争对手,因此,他们的战略总是相似,也无可避免地会卷入围绕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而展开的激烈竞争中。然而,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有少数公司却能创造出没有直接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开创全新的市场空间,摆脱产业内的激烈竞争。这个全新的市场空间,即两位教授在其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的“蓝海”。

蓝海是与红海相对而言的,后者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而前者则代表现今还不存在的产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竞争的企业通常采用低成本、差异化或目标聚焦的战略。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品和服务加速货品化,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率不断下降,红海的竞争越来越血腥,企业开创蓝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日俱增。与红海中的竞争战略不同,开创蓝海要求企业实现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是企业开创蓝海的基石。在这种战略逻辑的指导下,企业不是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它要求企业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来看待竞争——跨越传统市场竞争的界限。这样,他们就可以找到未被占领的新的市场领域,实现真正的价值创新。比如,管理者可以跨越自身产业,思考顾客为什么会在替代品或“他择品”之间做出取舍。例如,全球最创新公司之一的Intuit公司就把铅笔做为个人财务软件的主要他择品,开发出简单易用的Quicken软件,成为了自助财务管理软件市场上的统治者。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六条路径来开创新的市场空间:跨越他择产业、跨越战略集团、跨越买方链、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跨越功能与情感诉求、以及跨越时间。我们将分两篇文章来分别介绍。

本文基于哈佛商业评论文章《Creating New Market Space》编译,原文作者为《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W. Chan Kim和Renée Mauborgne。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一)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二)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一)

如果企业以一种新的战略思维模式来思考市场边界,冲破那些限制他们该如何竞争的现有边界,就有可以找到尚未被占领的、代表着新的价值突破的市场空间。

企业跨越传统的市场竞争边界、追求价值创新的途径主要有:跨越他择产业、跨越战略集团、跨越买方链、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跨越功能与情感诉求、以及跨越时间。

路径一:跨越他择产业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一家企业不仅仅与自身所在产业中的其他企业竞争,还与那些其他产业中生产“他择性”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竞争。他择品(Alternatives)的概念比替代品(Substitutes)更广。形式不同但功能或核心效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互为替代品。而他择品则包括功能与形式都不同、而目的却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比如电影院和餐馆,两者在外观形式上鲜有相似之处,功能也大不相同,前者为人们提供视觉娱乐,而后者为人们提供餐饮和聊天的乐趣。但人们走进电影院与走进餐馆却可以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晚间出门散散心。这两者虽不互为替代品,却互为他择品。

买方在作出购买决定时,往往会无意间比较各种选择。是去吃晚饭,还是去看电影?是开车、坐地铁还是叫出租车?无论对于个体消费者还是企业客户来说,这种思考过程都是出自本能。然而,当我们成为卖方时,却常常放弃这种本能。卖方很少有意识地思考他们的顾客是如何在他择产业之间作出权衡取舍的。产业内部的价格变化、型号更新、甚至只是一场新的广告攻势,就能引发竞争对手的重大反应。然而当同样的行动发生在他择产业中时,企业却无动于衷。行业期刊、行业展销会、消费者评分报告等都强化了产业之间的区隔。然而,恰恰是产业之间的空间却可能蕴藏着价值创新的契机。

让我们以Intuit公司的Quicken软件为例,说明企业是如何通过跨越他择产业来实现价值创新的。在美国,各家各户都要进行繁琐的周财务记录和账单支付,从理论上说,个人财务软件应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然而事实是,在Quicken软件问世以前,几乎没有人会用电脑软件来做这项繁琐的工作,人们用的是铅笔。铅笔作为财务软件在家庭中使用的他择品,有两个无可比拟的优势:价格低廉和使用方便。当时的财务软件包的价格高达300美元左右,且界面及功能设置过于专业化,不方便个人使用。Intuit公司将电脑软件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与铅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优势相结合,而剔除或减少了所有其它元素(那些消费者不关注、或者会造成他们使用障碍的元素),最终创造出了供家庭和小企业使用的Quicken软件。Quicken软件仅包含最基础的几项功能,但却为最广泛的消费者提供了卓越的价值,不管是铅笔还是传统的财务软件包,都无法与Quicken独特的价值曲线相抗衡。Quicken软件为Intuit公司开创了全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了价值创新。

路径二:跨越战略集团

正如通过跨越他择产业看市场可以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一样,跨越战略集团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战略集团是指产业中的一组战略相似的企业。在大多数产业中,企业可以被归入为数不多的几个战略集团中,这些集团之间有着战略上的根本差别。

我们通常可以从价格和性能这两个维度来为战略集团进行大致的等级划分。价格的提高通常带来某些性能上的相应提升。大多数企业关注改善他们在战略集团内部的竞争地位,而不注意其他战略集团的企业在做些什么。而通过跨越战略集团来创造新市场空间的关键,是突破这种狭窄的视野,搞清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顾客在高档消费品和低档消费品之间作出选择。

以拉夫·劳伦公司(Ralph Lauren)的Polo品牌为例,拉夫·劳伦将高级定制服装的设计师品牌、店面的典雅以及面料的奢华等决定性优势与传统款式服装的经典造型和价位相结合,创造了Polo品牌,不仅抢占了原来高级定制服装和传统款式服装这两个战略集团的市场份额,而且把新的顾客吸引到市场中来,开创了“无时尚时装”的蓝海,并最终成为第一个拥有世界知名品牌的美国服装设计公司。

路径三:跨越买方链

在多数产业中,竞争者对目标买方是谁的定义趋同。然而在现实中,买方是由不同环节组成的一条链,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购买决定。为产品或服务买单的“购买者”却并不一定是实际的“使用者”。此外,买方链中还可能会包括“施加影响者”。这三个群体有可能相互重合,但通常是不同的,而他们对价值的定义,也常常不同。比如公司的采购人员更注重成本,而公司的使用者则更关心使用的方便度;零售商可能会注重生产厂家能否即时供货和提供新颖的财务方案,而个体消费者作为购买者却并不关心这些方面。

在一个产业中,单个企业常常会聚焦不同的细分市场,比如说瞄准大客户还是小主顾。但就产业整体而言,却往往锁住同样的买方群体。例如,制药业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医生(施加影响者)身上;办公设备业十分重视企业的采购部门(购买者);服装业则主要针对使用者。而挑战产业有关目标买方群体的成规,就可能引领企业发现新的市场空间。企业通过跨越买方链看市场,就可能得到新的启发,把目光集中到过去曾忽略的买方群上。

来看看彭博公司(Bloomberg)的案例。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彭博公司仅用了十年多的时间便成为全球最大、最为盈利的商业信息提供商。在此之前,路透(Reuters)和德励(Telerate)提供的系统占据了在线金融信息业的主导地位,为中间商和投资群体提供实时新闻和价格信息。产业把注意力投向购买者,即企业的IT经理们,而他们关注标准化的系统,因为这使他们的工作更为轻松。彭博公司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是交易员和分析师,而不是IT经理们,每天为雇主赚得或亏损数百万美元。因而彭博公司将注意力放在交易员和分析师(使用者)身上,为其特别设计了一套系统,提升了他们浏览金融信息和进行金融运算的便利性,并考虑到他们收入丰厚却缺少个人支配时间这一矛盾,在系统中增加了信息和购物服务等功能,以便于他们在金融市场的闲暇时间里休息和娱乐。通过把关注点从购买者转移到使用者身上,彭博创造了一条产业中前所未见的价值曲线。交易员和分析师运用自己在公司中的影响力,促使IT经理们购买彭博的系统终端。

本文基于哈佛商业评论文章《Creating New Market Space》编译,原文作者为《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W. Chan Kim和Renée Mauborgne。

导读: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二)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二)

路径四: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

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很少是孤立存在的,多数情况下,还受到其它产品或服务的影响。但在多数产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局限于产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上。以电影院为例,对于想看电影的年轻夫妇来说,为小孩找到临时保姆的成本、电影院停车的便利性等,都影响着他们对于外出看电影的价值评估。但由于这些互补性的服务超越了影院业的传统边界,很少有影院经营者会去考虑。但事实上,这些方面切实影响着市场对他们生意的需求。

互补性的产品和服务中常常蕴藏着未经发掘的需求。通过分析人们在使用产品之前、之中、之后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哪些诉求,能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对自身产品或服务有影响的互补性产品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为客户开发出整体解决方案,从而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以英国的电热茶壶产业为例。尽管喝茶是英国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电热茶壶的销售额却始终平平,利润率也在缩减。直到飞利浦公司推出一款电热壶,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通过考虑互补性产品和服务,飞利浦公司发现:英国人沏茶时最关键的因素不是电热壶本身,而是壶里煮的水这项互补性产品。问题是自来水中的水碱:随着水不断地煮开,壶里的水碱越结越厚,并开始混入新沏的茶中。英国人在喝茶前通常要拿起茶匙,捞鱼一般去捕捉那些令人倒胃口的水碱。尽管水质问题是另一个产业——公共供水业的问题,但飞利浦却把它看成自己的机会,研制出了一款壶嘴处带过滤装置的茶壶,在倒水时可以有效地截住水碱。随着人们开始使用这款新式的过滤茶壶,整个产业重新走上了强劲增长的轨道。

路径五:跨越功能与情感诉求

产业中的竞争不仅容易聚焦于人们已经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范围上,还容易集中于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或是情感诉求上。一些产业主要在价格和功能上竞争,其诉求主要来源于对效用的计算,是理性的;而另一些产业则主要在情感诉求上展开竞争,是感性的。

事实上,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诉求很少是非此即彼的。通常,它只是企业以某种方式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无意间为顾客灌输了对产品的定向期望。企业的行为又不断强化着这种期望,久而久之,以功能为导向的产业就变得越来越重视功能,以情感为导向的产业则越来越重视情感吸引力。这也就难怪市场调查很少能在“是什么吸引顾客进行购买”这个问题上给人以新的启发了。顾客在填写问卷时所反馈的,恰恰是产业不断灌输给他们的,产业所赋予他们的,他们要求更多,并期望价格更低。

如果企业愿意挑战产业现有的功能或情感诉求,便往往能发现新的市场空间。以星巴克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咖啡是一种日用品,产业内的竞争以大幅降价和抢占市场份额为主。在企业行为的引导下,顾客学会了以价格和品牌做为他们购买咖啡时的考虑因素,咖啡被打造成了一种功能性产品。而企业得到的却是极其微薄的利润。星巴克挑战了咖啡产业传统的功能诉求,将咖啡重塑成一种情感诉求的产品。在其他企业出售罐装咖啡时,星巴克出售的却是一种零售理念——咖啡吧。咖啡吧提供的不仅是咖啡本身,还是个人的放松时光,或与朋友的欢聚畅谈。喝咖啡成为了一种情感体验,普通大众变成了咖啡鉴赏家。而此时,3美元一杯的价格对顾客来说也是合理的了。几乎没有任何广告宣传,星巴克就成为了全国知名品牌,其利润率也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倍!

路径六:跨越时间

任何产业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外部潮流的影响。对于新技术的产生,或是政府管制政策的变化,管理者们往往着重于预测潮流本身,比如一项技术会往什么方向演变,将如何被应用,以及是否可能达到规模化等等。他们自己则跟随潮流来调整步伐。
然而,开创新市场空间的关键灵感很少来自于对潮流本身的预测,而是要从商业角度来洞悉这些潮流将如何改变顾客所获得的价值。通过跨越时间看市场——将眼光从市场今天提供的价值转移到市场明天可能提供的价值——管理者们就能主动塑造未来,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我们以苹果公司的iTunes为例。在数码音乐服务出现之前,人们购买一张CD需要花费19美元,即使这张CD里只有一两首他们想听的歌曲。随着免费下载数码音乐技术的出现,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免费但却非法地共享音乐。苹果公司从中看到了数码音乐的发展潮流,并决定抓住其中的获利机会,在2003年推出了iTunes网上音乐商店。iTunes与几家主要的音乐公司达成协议,提供合法、灵活的音乐下载。顾客可以免费浏览20万首歌曲,试听30秒钟的音乐样本,花99美分可以下载一首歌曲,花9.99美元就可以下载一本专辑。此外,iTunes还为顾客提供高质音效,以及业内最好的查找和浏览功能,从而大大超越了免费下载服务。同时, iTunes抽取下载歌曲售价的60%给唱片公司和艺术家们,使他们也成为数码音乐下载服务的受益者。而苹果公司设计的版权保护措施也让各方都感到满意。这样,苹果公司的iTunes通过跨越时间看市场,从不可逆转、轨迹清晰的潮流入手,开创了数码音乐这一全新的市场空间,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结语

在当前许多产业都过度拥挤、需求不足的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都可以通过这六条路径来重塑市场边界、开创新的市场空间。只有这样,小企业才可能做大,大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利润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生!

本文基于哈佛商业评论文章《Creating New Market Space》编译,原文作者为《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W. Chan Kim和Renée Mauborgne。

导读: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开创新的市场空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