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创造力的秘密,你的团队拥有怎样的Q值?

在当今社会,群体创造力的重要性正在凸显,很多极具挑战性的难题都不是某个人仅凭个体力量就能解决的,而往往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知识,只有跟他人合作,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群体关系对团队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群体的Q值

西北大学社会学家布莱恩·乌齐专注于研究百老汇歌剧,他将这种艺术形式看作是一种群体创新的模式,参与歌剧创作的人处在相互交织的社会网络当中。乌齐定义了一种衡量歌剧创作者们关系紧密程度的方法,即Q值。从本质上来说,Q值大小反映了歌剧创作者之间的社会亲密程度,Q值越大,亲密程度就越高。

如果一部歌剧是由曾经合作过几次的艺术家一起创作的——这在百老汇很常见,因为制片人认为这样的组合比较保险,创作风险低,那么,这部歌剧的Q值就非常高,反之,如果一部歌剧是由彼此并不熟悉的人合作创作的,这部歌剧的Q值就比较低。

乌齐计算出了Q值与歌剧成功的相关程度,发现Q值大小对歌剧是否成功具有极大的影响,这意味着对于百老汇歌剧来说,合作者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成功要素之一。

具体而言:当Q值很低(小于1.7)的时候,音乐剧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彼此并不熟悉的艺术家在共事和交流思想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很容易理解,毕竟不能指望一群以前从未打过交道的人刚聚到一起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如果Q值太高(大于3.2),合作的效果反而会不好,艺术家之间太过熟悉,其思维方式就会趋同,这会阻碍歌剧的创新。

乌齐的数据明确地告诉我们,最成功的百老汇歌剧均是由社交亲密程度“适中”的团队打造的。与低Q值(<1.7)或者高Q值(>3.2)的团队相比,理想Q值的团队所创作的歌剧获得商业成功的可能性要高出2.5倍,这意味着创造性团队的确存在着一个最佳结构,那就是Q值适中的结构。

皮克斯:团队构成决定成败

剧作家威廉·高曼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在电影业没人能先知先觉,好莱坞的每部电影都是纯粹的赌博”。但皮克斯却是这一论断的例外,自1995年成立以来,皮克斯的每一部电影都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自2001年奥斯卡设立“最佳动画长片”这一奖项以来,皮克斯的14部电影中,共有10部电影获得了提名,并有7部电影最终获奖。

皮克斯内部的创意文化,使得团队的Q值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这种文化的特点是思想的自由流动,以及计算机专家和动画设计师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每个短片都会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协商,比如,这种不规则的形状好不好?哪里可以运用渲染模糊?怎样设计面部表情才能更具表现力?皮克斯的每一个美学上的决策都需要技术来实现,实现后的效果则需要通过艺术上的检验,即“艺术挑战技术,技术激发艺术”。

皮克斯的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是和迪士尼合作的,当时,迪士尼要求皮克斯为《玩具总动员》单独成立一个制作公司,这也是好莱坞的通行做法,建立一个项目,按项目组建团队,在别处孤零零地办公,一旦任务完成,团队就解散。

但是当时皮克斯的领导者坚决反对成立独立制作公司,不希望员工之间的互动受到任何妨碍。皮克斯深知其创造力来自于其重视合作的文化和让不同背景的人才在一起工作的能力。皮克斯的任何聘用决定都是希望新员工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之间彼此互动,由此培育一个合适的Q值。

不论是百老汇,还是皮克斯,或是其他需要创造性的行业,在组建团队时都应该考虑团体的Q值。人们喜欢跟朋友共事,因为彼此了解的人在一起工作让人很舒服,但是,如果想要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创意,一些新鲜血液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