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岁末,阿里巴巴与福特汽车传出重磅合作——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未来三年内在新零售、云计算、智联网、数字营销等多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与福特的“三年之约”
阿里与福特的这项合作包含了“汽车自动贩卖机”的概念,即消费者通过既有的天猫和阿里用户数据进行身份验证和在线车型选择,然后直接至线下的汽车自动贩售机试驾或提车。过程中,通过天猫用户消费数据、支付宝、阿里淘系征信体系、汽车大数据与汽车厂商资源的结合,消费者可实现购车流程的“全自助”。这也是天猫对于汽车这一类大宗消费品进行的“新零售”尝试。合作达成后,福特也许将在中国拥有除4S店之外的新销售平台。
在云计算与智联网领域,阿里与福特的合作预计将集中于对AliOS系统的开发应用。作为一款由阿里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从基础研发上,比起福特之前采用的SYNC系统,AliOS本身就更适应中国车主的驾驶需求。同时得益于阿里拥有的众多数据接口,AliOS可支持高德地图、虾米音乐、天猫、口碑等从导航到娱乐的全生态应用,而这也与中国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相吻合。

早已布局的汽车领域
事实上,阿里巴巴和汽车行业的巨佬们“暗通情愫”已久。
早在2014年夏天,阿里就与上汽集团就互联网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迈出了布局汽车行业的第一步。2016年7月上市的荣威RX5搭载的正是AliOS的前身YunOS系统。
2017年10月,阿里与东风标致及东风雪铁龙就汽车智能化达成合作,AliOS未来有极大希望现身两个品牌旗下的车型。
而在2017年圣诞季期间,天猫则与沃尔沃利用“汽车自动贩卖机”联合发起了一场“CX60超级试驾”活动。消费者在天猫平台上预约试驾名额和车型配置,成功预约后前往上海世博中心附近的首家“天猫汽车自动贩卖机”自行刷脸取车试驾即可。略有遗憾的是,这一活动的试驾名额仅有30位,且试驾仅在上海。

“CX60超级试驾”流程
打响关于数据的“小算盘”
从现阶段来看,“汽车自动贩卖机”尚处于实验性阶段。相比传统的汽车4S店,在“贩卖机”中,消费者确实可以进行不同品牌和车型的丰富体验,线上预定、线下刷脸试车取车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决策的效率。但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其上下游环节的进入壁垒也相对偏高,这决定了目前天猫的“汽车自动贩卖机”还尚处于宣传效果大于销售效果的阶段。
当然,对阿里巴巴来说,“汽车自动贩卖机”也许是一个接触高端消费人群的契机。搜集那些愿意在线上平台购买大宗消费品的顾客的信息数据,结合其同一ID在阿里生态(如支付宝、淘宝、虾米音乐、口碑等)各平台上的表现,利用大数据描绘高消费顾客的人群画像,从而为今后每一次的精准转化打下基础。
同样,与各大汽车厂商合作,将AliOS系统应用在更多的汽车上,也是为“阿里数据帝国”添砖加瓦的关键一步。

当代车辆的行驶、维修、保养、安全、交通路况等数据的交换,都以车载互联系统为载体,而这一部分数据构成了驾驶信息。拥有这些数据源,近则对于汽车本身的技术更新有所裨益,远则对于无人驾驶、智能驾驶的研究有着关键作用。而记录诸如自动导航、天气查询、车载通话、音乐播放、智能订餐订票等驾驶者的车内生活数据,则有助于对消费者进行需求研究和人群描绘。
事实上,无论是通过AliOS掌握了庞大的驾驶信息,还是拥有了各位车主的消费数据,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都与其“通过大数据实现全生态共同发展”的一贯战略相吻合。毕竟,马云也说了,“阿里巴巴不是零售公司,是数据公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餐饮行业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外卖平台的迅速崛起,将那些以线下连锁店数量为傲的“洋快餐”打了个措手不及。










巨大的作家和作品基数,令阅文有更多的机会通过优质内容来吸引读者流量,并创造更多网文IP化的契机。
细细看来,在这一链路中的每个环节,阅文都可以依托其腾讯背景获得更大的优势。游戏的IP变现这件事,腾讯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争第一;影视和动漫IP运作上,腾讯电影和腾讯视频既能提供生产制作,又能进行平台宣传分发;至于引资招商,“腾讯”两个字本身已然是金字招牌。





用户使用手机的场景一般会分为公域和私域。公域指如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使用语音助手,难免令人觉得有些尴尬。私域指的是家庭、酒店客房等更私密的场所,用户也许更需要的是亚马逊Echo音箱(搭载Alexa数字助手)这种能控制各种智能家居的物联网接口,而非那些必须亮屏才能下达指令的手机语音助手。用户在不同场合对数字助手的不同需求显著影响着使用率。




富士没有把公司视为不同业务单元的组合,而是将其视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富士在2006年成立的富士先进研究所,正是为了继续深化和拓宽基础技术,使技术成为富士立业之本。同时,富士在不断的收购中获取新的技术,这些看似不同领域但又存在交叉的技术能够激发出新的创新,让收购带来更大的乘数效应。
点击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