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接入App Store
继银联和支付宝之后,微信支付也接入了苹果的App Store。对于微信来说,这将再度扩大其支付场景,并增强对高价值客户的黏性。而对于苹果来说,其付费用户数已经达到了 1.85 亿,Apple Music 与 iCloud 的营收增长也相当可观,而多种支付方式的支持对于这一业绩有着不小的贡献。因而接入微信支付,有助于其进一步提升收入。腾讯与苹果虽然经历了打赏抽成的争议,但双方的业务资源有颇多交集,积极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Uber、Waymo都在推进自动驾驶数据的可视化
Uber 正在使用 Web 式工具提炼自动驾驶汽车收集的研究数据,将它变成视觉图像。巧合的是,《大西洋月刊》最近也刊发一篇长文,说 Waymo 开发了相似的平台。科技巨头都在尝试将数据可视化,为未来的用户提供更接近真实环境的使用体验;同时让自动驾驶系统在更加逼真的图景中进行测试,从而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处于对安全性的要求,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在安全且与显示匹配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测试,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实现这一条件的最佳路径。
富士将斥巨资用于战略收购
富士胶片宣布将在三年内支出45亿美元,用于战略收购。随着传统胶卷业务的萎缩,曾经的影像巨头面临着转型的迫切压力。而与胶片业务有交集的医疗行业,成为了富士胶片特别关注的领域。去年富士胶片曾以13亿美元收购了武田旗下和光纯药工业71%的权益,也曾竞购东芝医疗系统但被佳能击败。通过收购也许可以暂时缓解财务危机,但如何把自己的传统优势整合进新的业务,发挥收购的最大价值,是富士胶片重要的课题。
丰田投资Grab并与其开展合作
继去年与Uber合作,将车辆租赁给Uber司机之后,丰田汽车又投资了东南亚的打车软件公司Grab。丰田的此次投资不止于扩大自己车辆的用户群体,丰田将在100辆Grab上安装跟踪设备收集司机的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将帮助丰田和Grab洞察司机的驾驶行为,继有助于丰田自身的制造改进,也为下一步开拓基于使用的保险、融资等业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科技巨头纷纷推出数字助手产品
数字助手已经被各科技巨头寄予希望,承担未来消费者与企业自身生态系统的连接角色。Google的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将可以与家电设备整合,未来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语音命令控制洗衣机、烘干机、吸尘器等设备。于此同时,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与微软的语音助手Cortana将可以相互通话,前者可以通过后者实现预定行程等商务功能。而在国内,阿里巴巴、小米、联想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数字助手设备。与各自生态系统的整合程度将成为数字助手未来重要的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8月, 2017
易澄创新早餐 2017.8.7-8.11
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都接入网联平台
央行下文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到网联平台处理,从而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下。此举让清算市场由一家独大变成了多头竞争的局面。银联将不再具备类似在信用卡领域的独家清算地位,要想获得更重要的支付地位,必须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央行此举避免了数据寡头的出现,从而减少了信息孤岛产生的可能性,对于整个行业生态而言,是件好事。
美国有线电视联盟与 Netflix 展开合作
随着 Netflix 等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美国传统的有线电视公司正在面临危机。而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在试图将 Netflix 加入它们的机顶盒。此举让 Netflix 将新增许多用户,同时也将导致许多原本属于有线电视的内容订阅被削减。有线电视运营商必须在两难之间作出选择。毕竟抓住未来的观众比眼看着现有的观众流失更为重要。截至2016年底,前25名美国付费电视分销商中有13家与 Netflix 有类似的合作。在新的生态系统中,互联网媒体代替传统电视公司成为了领导者。
麦当劳中国完成交割
麦当劳正式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投资完成交割,将旗下2500家中国内地门店与香港的240家门店转交给新的公司。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以麦当劳与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逐步失去了在中国的风光地位,疲软的背后离不开消费者对其神秘感的消失,以及中西饮食文化的天然隔阂。新公司希望通过下沉三四线城市扩张开店的方式突破目前的困境,但数量的提升未必会带来业务质量的提升,业绩的天花板似乎依然会存在。
天猫与奢侈品牌合作频频
天猫最近在奢侈品领域动作频频。在开出仅面向部分用户的奢侈品频道 Luxury Pavillion、与万豪国际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运营万豪旗下所有线上中文官方平台后,天猫又宣布上线奢侈品快闪店 Tmall Space,首个商品是 LVMH 旗下的 Loewe 手袋。快闪产品有利于品牌测试平台效果、收集用户数据,同时不致于降低品牌形象,这也与天猫的定位相符,奢侈品厂商与电商品牌正在不断寻找合作甜区,探索未来的零售道路。
特斯拉开发自动驾驶卡车
特斯拉正在开发可以自动驾驶、可编队出行的长途电动半挂式卡车,并已接近养车测试阶段。长途运输卡车被视为是自动驾驶技术理想的早期市场,长途运输企业对成本有较高要求,但对卡车本身并无特别个性化的需求,对安全性的担忧程度也没有消费市场那么深,因而受到了包括 Uber、Waymo 在内的硅谷无人驾驶技术引领者们的关注。通过满足这一市场的需要,再逐步进入个人消费者市场,是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一条优选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 2017
易澄创新早餐 2017.6.12-6.16
6月, 2017
无人驾驶汽车的最后赢家,是百度谷歌,还是福特通用戴姆勒?
氢弹与原子弹
4月19日,百度副董事长、总裁陆奇在上海车展上宣布了一项名为“Apollo(阿波罗)”的新计划,即百度将向汽车行业及无人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无人驾驶系统,这是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技术的第一次系统级开放。
没过多久,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就与打车平台Lyft达成了合作,共同推进无人驾驶技术。
有人将这种局面形容为“百度向无人驾驶领域投了一颗原子弹,而谷歌紧随其后投下了一颗氢弹”。因为阿波罗计划强调技术和软硬件平台,更多地是在对车企示好。运营和调度等更贴近消费者的关键环节是阿波罗计划没有触及的,而Waymo与Lyft的合作,直接将触角伸向了最终用户,被看作是对阿波罗计划的一种突围。
但其实很难说究竟哪一方的战略更胜一筹,因为Waymo和百度双方都只是根据自身所面对的商业环境,做出了相应的决策,而且决策背后是相当的无奈。
被逼无奈的选择
无人驾驶的市场主要分为科技公司和传统车企两大阵营。科技公司要从头造车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科技公司+传统车企”应该是最理想的合作组合,百度和谷歌是这么想的,但车企可不这么想。
谷歌一直都表示希望与传统汽车厂商和元件供应商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加速推进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并不希望传统车企因为互联网企业投身汽车领域而失业。
但是车企们却疑虑重重,福特、通用、戴姆勒等巨头都不敢错过无人驾驶的风潮,与科技巨头的合作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取技术,但同时也意味着要将无人驾驶领域最重要的数据和系统拱手交付他人,一旦被科技公司把控住了这些信息,整车厂未来的话语权会一落千丈,因此他们对与科技巨头的合作都十分谨慎甚至抵触。它们更多地选择收购初创企业或者跟并不那么“危险”的科技公司合作。
谷歌最终只拉到菲亚特克莱斯勒为自己造车。与车企合作不成,谷歌又将目光投向按需用车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Lyft也不是谷歌的首选,毕竟它只是美国打车业的第二,谷歌最初想拉拢的是Uber。
2013年8月,谷歌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投资,2.58亿美元, 献给了Uber。“无人驾驶+Uber”成为这次合作中最具想象的故事。Uber有着海量的人车数据资源,谷歌拥有雄厚的资金以及庞大的地图数据,二者的结合,很有可能颠覆人类的出行方式。
但这场“天作之合”并没有持续多久,谷歌开始进军打车业,Uber则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还挖了谷歌不少墙角,二者的官司直到最近才尘埃落定。所以Lyft实际上是谷歌仅剩的选择。
同样地,百度自己不造车,一直都在寻求与车企和硬件厂商的合作。2014年时百度迎来和宝马的春天,百度提供高精度地图和算法,宝马提供汽车和开放性接口,双方合作的一大成果是,2015年12月10日,一辆经百度改造的宝马汽车在北京完成了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无人驾驶,但是这场合作在2016年宣告破裂。
而百度的阿波罗计划,虽然看起来是很大手笔的系统开放,但实际上最终能吸引到的也只是国内的车企,它们正在发展自己的品牌,也意识到无人驾驶是未来的趋势,但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百度可以帮他们快速构建起一整套无人驾驶的系统。出于跟和谷歌合作同样的顾虑,知名车企宁愿花费巨额的成本,也不会贪图唾手可得的资源。
各怀鬼胎的松散联盟
从百度和谷歌寻求合作的曲折经历,就能看出无人驾驶界的合作是多么“不靠谱”。
虽然现在做无人驾驶的公司那么多,但最终市场上能够留存下来的系统也许只有一两个,很可能是赢者通吃,胜出者将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任何一方都不甘在合作中退让,生怕为他人做了嫁衣。所以虽然无人驾驶圈最不缺的就是合作,但是这些合作却都是各怀鬼胎的松散联盟,当合作真正深入到系统层面,涉及最终的利益分配时往往不欢而散。
部分媒体把Waymo和Lyft的合作说得石破天惊,什么“Waymo+克莱斯勒+Lyft”,从系统到造车到用车形成了完美闭环,仿佛明天Waymo就要称霸市场。但其实除了谷歌,车企也早已看到了当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汽车行业的新趋势,即按需用车,而不是购买汽车,Uber身上还有与沃尔沃和戴姆勒的合作,而Lyft的另一边也还牵着通用的手。
除了一对一的合作,行业里还有数不清的联盟。丰田与芯片制造商高通携手包括汽车行业、保险行业、信息技术行业、物流行业的其他25家公司组成全球汽车联盟。而奔驰、宝马和奥迪通过收购here地图,又形成了另一个联盟,随着英特尔、Mobileye、腾讯和四维图新的加入,这个联盟也日益庞大。5月16日,宝马、英特尔和Mobileye三方宣布引入德尔福(Delphi),将其作为合作三方最新无人驾驶平台的开发合作伙伴和系统集成商,实际上是在大联盟中又组建了一个小联盟。
这些公司个个都不容小觑,也难怪都敢放下话来2020年就要实现无人驾驶汽车量产,但也正因为个个都不容小觑,才更容易貌合神离。
无人驾驶圈的合作每天都在发生,又每天都在无疾而终,这些错综复杂,虚虚实实的合作,只有在触及利益划分的那一刻才会见真章。没有人可以预料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究竟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商业的竞争让无人驾驶技术加速到来,但商业利益的分歧,同样可能使无人驾驶的实际应用迟迟难以落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5月, 2017
易澄创新早餐 2017.5.22-5.27
Uber 进军卡车行业
Uber 日前推出名为 Uber Freight的新应用,进军卡车行业。Uber Freight 可在几秒时间内确认费率和载货量,这将帮助卡车运输公司更有效率地配送货物,并减少了司机的负荷。与此同时,Uber Freight 的账期仅有几天,要远比行业平均的一个月短。Uber 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也让人对于卡车行业的未来充满想象,当 Uber 把自己在打车领域的经验移植到卡车行业,并积累足够数据之后,它有望改变整个行业。
AlphaGo 的平台与技术向开发者开放
柯洁在与 AlphaGo 的对弈中告负已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也许比这个不算新闻的新闻更重要的事情是 DeepMind 将开放一些新的技术平台与工具,以帮助开发者开发属于自己的 AlphaGo。围棋只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部分,借由解决围棋对弈的问题,机器的深度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成果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以改变人类的未来。通过开放技术,DeepMind 将有望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标准,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宜家推智能灯泡支持三大厂商
去年,宜家在欧洲市场率先推出了低价的 TRADFRI 智能照明产品,如今宜家将让这一系列的产品全面支持 Google Home、苹果 HomeKit 和亚马逊的 Alexa 等平台,从而为普通家庭接触智能家居的理念提供了机会。宜家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总有自己的心得,其为 LED 灯泡的普及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如今物联网产品将成为宜家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通过适配市面上的主流系统,宜家的产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消费者的响应,从而帮助自己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华为进军全球 PC 行业
华为发布三款个人电脑,进军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华为的目标是高端消费电脑,它将面临联想、惠普、戴尔的直接竞争。华为希望复制其在手机领域打造 Mate 系列的成功经验,然而电脑市场与手机市场还是有诸多差异。相比于手机市场的高速发展,电脑市场正在经受衰退。与手机厂商以新手居多不同,电脑市场的竞争对手都是在行业浸润多年的资深玩家。华为需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才有望取得新领域的商业成功。
Facebook 欲通过剧集和短视频吸引年轻一代
Facebook 与 Vox Media、BuzzFeed、ATTN、Group Nine Media 等专注“千禧一代”的新闻和娱乐内容制作商签订协议,由这些机构向 Facebook 提供视频内容。短视频和剧集将成为 Facebook 新的服务内容,以此吸引广大年轻用户,并通过穿插的广告为Facebook 带来利润。年轻一代的用户对于视频的关注点正逐步由 UCG 内容向 PCG 内容转变。Facebook 将向这些机构创作的有剧集的视频内容支付每部25万美金的版权费用,以此吸引更多优质的 PCG 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月, 2016
易澄创新早餐:Uber成立人工智能部门
Uber成立人工智能部门:Uber收购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Geometric Intelligence Inc,并成立新的人工智能研发部门,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的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将帮助Uber更好地实现改变人们出行的愿景,也减少司机端对于生态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一技术将成为Uber战略竞争的重要护城河,一旦得到推广普及,将可能大大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8月, 2016
易澄创新早餐:Uber与在线理财顾问公司合作为司机提供退休账户
Uber与在线理财顾问公司合作为司机提供退休账户: Uber与在线理财顾问公司Betterment合作,为数千名司机提供退休账户。司机对于Uber来说是重要的资源与合作伙伴,改善他们的待遇对于Uber的业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助于提升现有的服务体验,也为招募新司机打下了基础。而Betterment通过此次合作将获得数千名潜在投资者。此举在Uber、Betterment和司机间实现了共赢。
图片来源:网络
8月, 2016
易澄创新早餐:沃尔沃将与Uber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沃尔沃将与Uber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沃尔沃将与Uber共同投资3亿美元,以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对于Uber来说,自动驾驶对于其共享经济的未来蓝图至关重要,尽管它的起步稍晚,但是通过与车企的直接合作获得专业能力可以显著加快自己的进程。双方将首先为沃尔沃的XC90 SUV车型开发自助驾驶功能,这对于沃尔沃未来的产品线来说,也极具战略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8月, 2016
易澄创新早餐:滴滴、Uber中国确认合并
滴滴、Uber中国确认合并:传闻已久的滴滴、Uber中国合并一事已坐实。滴滴将向Uber中国投资10亿美金,同时Uber将成为滴滴出行的股东。正如Uber CEO 卡兰尼克所言,实现盈利是打造可持续业务的唯一出路。资本和政府监管部门对于补贴大战的抵触越来越大,双方的合并让这种压力得以释放。尽管消费者会担心合并后产生的垄断。但政府新规对于专车合法性和市场化定价的确立有助于市场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7月, 2016
易澄创新早餐:Uber在纽约推出拼车月票
Uber在纽约推出拼车月票: Uber在纽约推出了售价为79美金的拼车月票,可以在上下班高峰的曼哈顿地区无限次使用Uber的拼车服务。目前还不知道此举是营销策略还是长期的商业策略。月票的推出有助于提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的拼车频次,从而提升Uber司机的收入和行驶效率。一旦拼车月票的使用长期化,将有助于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营状况,从而接近Uber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愿景。
图片来源:网络